百年前文学引发城市环境讨论

时间:2012-12-23 15:05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王占东 点击: 载入中...

百年前文学引发城市环境讨论
——中、美、法等多国学者兰州研讨《瓦尔登湖》仲泽译本

 
 记者 王占东 文/图
 
 
  近日,由甘肃省外国文学会、甘肃省翻译学会、甘肃联合大学联合举办的《瓦尔登湖》仲泽译本研讨会,在甘肃联合大学举行,来自中国、美国、法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共同研讨甘肃联合大学青年教师仲泽最新翻译的美国文学《瓦尔登湖》,并讨论了城市面临的环保问题。


  还原梭罗纯净语感与湖光


  我省外国文学、翻译研究机构举办这次研讨会,起因于甘肃联合大学教师仲泽新近翻译了美国经典名著《瓦尔登湖》,并经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后,在已有30多个译本基础上,受到读者好评。为研究其翻译的特色、思想及其对甘肃文学的影响,展开了此次中外专家组成的研讨会。


  《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思想家亨利·戴维·梭罗(1817—1862)的代表作,书中记录了作者隐居瓦尔登湖畔,与大自然水乳交融,在田园生活中感知自然、重塑自我的历程。


  梭罗在《瓦尔登湖》中,提出了很多关于建设绿色生态城市的理念和措施,其中最首要的一条就是要改变人们对城市功能和价值的评价标准。在书中“我生活的地方,我为何生活”内,梭罗记叙了他一次尝试买下一个小农场并在瓦尔登湖周围定居的经历。


  自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瓦尔登湖》已有30多种译本。来自甘肃武威,任教于甘肃联合大学的教师仲泽很早就喜欢读《瓦尔登湖》。


  “我很热爱这个作家,他有个性,独立思考,是美国文化的奠基者,早些年,有的译本读起来费劲,我认为可能是翻译的问题,看完原著后,发现果然有翻译偏差。”仲泽说,“2008年,我与四川文艺出版社有合作,2008年就开始了翻译,2009年完成,2010年出版,尤其是修订版,努力更进一步地接近于原著的表达。”


  与会者认为,仲译本,既不违反梭罗原意,又显出了汉语的魅力,特别是将汉语的各种修辞手法巧妙地加以驾驭,使翻译更具文采。即使相隔100多年,读者仍会轻松地走进梭罗的瓦尔登湖畔,走进那片原始森林,体会梭罗在世界进入后工业时代面临翻天覆地大变之际发出的劝戒和呼喊。


  人类生活应再简单些


  甘肃省外国文学学会会长,兰州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教授、博导袁洪庚指出,截至目前,《瓦尔登湖》的译本已有30余个,而我省青年教师仲泽译本的出现,将对我省文学研究和介绍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袁洪庚认为,在距离这本书写作100多年后的今天,再读这本书,很有意义,因为全球正面临着生态环境的压力,想在作者当年描述的丛林里生活,已不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从兰州讲,目前唯一的丛林只有兴隆山一处了。


  梭罗在书中所反映的一个主题是告诫人们要躲避过度的文明,宣扬环保理念,贬斥只知道向自然索取的行为。现在,像人类天热开空调,以车代步的生活方式,人口问题等都已对环境带来影响,正如书中所言,人类的生活应该再简单些。


  追求静美的不仅有环境,还应有人们的意识和心灵。比如年轻人谈恋爱,过去从恋人历经浪漫到结婚,物质上几乎没有在乎多少,用现在的概念来审视,就像现在的裸婚,而现在从谈恋爱到结婚的过程,更多则像在谈生意,人们更多的在关注着对方有多大的房子、多少钱的车子和拥有多少的票子。这在文学上叫做人的异化,这是很危险的。


  而《瓦尔登湖》是一本让人心归宁静、充满希望的智慧著作。当人们逐渐失去田园的宁静,它便被世界阅读和怀念。仲译《瓦尔登湖》,以中国文化诠释西方经典,译者在极其趋近于原著基础上,对文字进行了精心雕琢,值得读者细细品位。


  仲泽说:“梭罗是一个热爱自然的作家,作为一个信仰科学的人,他却对自然充满着景仰甚至是膜拜的情节,并在150多年前提出呵护自然,这种倡导和价值在今天人类所面临的时代,其价值和指导意义不言自明。”


  文学研究的同时要建立自然观

 

  四川文艺出版社编审、仲译《瓦尔登湖》审稿廖恒指出,仲译本还原了初稿所附的丰富注释。


  “仲译《瓦尔登湖》由我社倡议,译者响应,其初衷乃是因为一些译本存有问题。译者在前言中提到,《瓦尔登湖》的作者是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对世界文明成果的涉猎极为广泛,该书在世界文学园地中相当特殊,仅就辞令而言,这一特点尤为显著。辞令特色集中体现为典故、双关、谐音、原始义等等,这一特点让本书妙趣横生,但也成了翻译的巨大障碍。”廖恒说。


  廖恒指出:“我社译本很好地解决了这方面的问题,解决方式就是在尽可能以译语传递源语情韵的同时,以注释的方式解决这类问题。译者在前言曾经提到,因为《瓦尔登湖》既非诗歌,亦非韵文,所以注释既有可能,也有必要。但是,初版编审因为各种原因,遗憾地略去了一些关于辞令技巧的注释,只是保留了背景信息的注释,这次修订,基本还原了初稿的面貌。”


  兰州交通大学文学与国际汉语学院院长、教授王为群指出,作者是面向自然写作,书写生态文学、生态批评,这需要渊博的知识,对自然深刻地关照、体验,需要哲学地思考,对自然的崇尚,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有着与自然建立平等、对话关系的理念,因为整个自然界是生命的整体,而人是自然的一部分。


  王为群认为,环保理念是《瓦尔登湖》在文学上比较早的反思,他从文学的角度对自然进行关注,对古代思想也非常了解,充满诗性、哲理的语言,作为自然为主体的写作,译者也达到了诗性、哲理的思想,给我们提供一种生活的态度,那就是简单,与自然对话。因此,这不仅是文学研究,还是利于我们建立一种生活观、自然观,实现心灵与自然的和谐与宁静。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