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国庆“喜相连”将于2050年再次上演

时间:2012-10-09 15:20来源:新华社 作者:周润健、蔡玉高 点击: 载入中...
  
  新华社天津10月7日电  7日,是中秋、国庆“超长假期”的最后一天,外出度假旅游的人们开始陆续返程回家。天文专家表示,根据万年历书显示,国人要想再次享受中秋、国庆“喜相连”的“悠长假期”要等到38年后,即2050年,这年的中秋节又是9月30日。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在阳历中的日期不固定,从9月8日至10月8日的每一天都有可能,但中秋节与国庆节“双拼”的现象并不常见。
 
 
  天文教育专家、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表示,万年历书显示,中秋和国庆上演“喜相连”曾出现于1974年和1993年,那两年的中秋节也都是在9月30日;而2020年和2031年的中秋节将在10月1日,但到了2050年,中秋节又将是9月30日。
 
 
  出现中秋、国庆“喜相连”或“喜相逢”这种历法现象,主要是“闰月”的结果,赵之珩解释说,我国的历法分为阳历、阴历、阴阳历三种。阳历是以太阳运动的规律为依据,一个回归年即一年为365.2422天,分成12个月;阴历则以月亮的圆缺周期(即朔望月,等于29.5306日)为一个月,积12个月为一年;阴阳历,即我国的农历,它扬阳历之长避阴历之短,取阴历的月为月,阳历的年为年,即以朔望月为月,以回归年作为一年的平均长度。
 
 
  由于回归年和朔望月两者不能整除,为方便起见,农历规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一年12个月共354或355天,比一个回归年的天数少11天左右,4年下来,就少了1个多月。久之,就会出现时序和天时错乱的怪现象。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便采用增加“闰月”的办法。远在公元前600多年,我们的祖先就开始采用“19年7闰法”,即在19个农历年中,规定12个平年,每年12个月;另7年每年增加1个月,变成13个月,这个增加的月便叫“闰月”。但具体选择哪个月作为闰月,则要根据24节气的有关规律来决定。
 
 
  赵之珩表示,作为独特历法现象,中秋与国庆不论是“喜相连”还是“喜相逢”都给国庆长假增添了更多的喜庆气氛,也让国人在假期中感受到了“家”与“国”的和谐。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中秋节谨防“蹭网神器”捣乱
  • 今年中秋节38年来最早
  • 一颗小行星中秋节飞掠地球
  • 国庆火车票明日发售:12306抢票软件上演攻防战
  • 今年中秋最圆月亮将于30日上午11时出现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