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贫先治愚 宁夏教育"拔穷根"阻击贫困代际传递

时间:2015-11-26 17:26来源:宁夏日报 作者:秩名 点击: 载入中...
  听,种子在发芽 ——宁夏教育“拔穷根”阻击贫困代际传递
 
宁夏教育"拔穷根"阻击贫困代际传递
同心县丁塘镇华路坡小学的杨英老师正在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孩子们上音乐课。
 
 
  治贫先治愚!
 
 
  宁夏有贫困人口80万,占全区人口的12%,尤其是西海固地区,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是全国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之一。
 
 
  如何让这80万群众脱贫?近年来,宁夏加大教育扶贫力度,连续实施一系列教育扶贫政策,打响贫困代际传递的“阻击战”。
 
 
  华路坡的笑声
 
 
  “红灯红,红眼睛,眼睛眨一眨,车子停一停……”
 
 
  11月23日,同心县丁塘镇华路坡小学里,悦耳的歌声传出。
 
 
  华路坡小学是丁塘镇中心小学下属的一个教学点,共有23名学生,董小林和杨英负责这里的教学、管理。
 
 
  一年级学生杨蓉蓉端坐,目不转睛地盯着挂在教室右上角的液晶电视,跟着里面的老师哼着儿歌。
 
 
  新的教室、新的桌椅、新的围墙、新的厕所……
 
 
  去年,杨蓉蓉也在这里上学前班,那时候是土墙、烂房、破桌,冬天怕煤气中毒,教室里尽管生了火炉但窗户要开着,一点也不暖和。
 
 
  今年,学校被纳入教学点改造范围,用78万余元新建了教室、围墙,还购买了小锅炉,装上了暖气片。
 
 
  最让杨蓉蓉喜欢的,就是墙上的电视机。
 
 
  学音乐、学画画,电视里的老师和蔼可亲,把她领入一个全新的世界。
 
 
  “数控操作平台安装了与新课程同步的学习软件,用起来十分方便,课堂氛围也更活跃,音乐、美术基本依靠远程教学。”杨英说。
 
 
  近年来,宁夏先后实施“两基”攻坚、“百所回民学校标准化”工程、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等重大基建项目,使土房子、泥台子一去不复返。目前,宁夏所有学校(教学点)全部消除危房,农村学校靠火炉取暖成为历史,35%的农村学校铺设了塑胶跑道。
 
 
  2012年宁夏开始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为山区283个教学点配备卫星数字教育资源接收设备。目前全区80%的中小学接入宽带,60%的中小学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在山窝窝里听名师讲课,已成为现实。
 
 
  海湾村的名人
 
 
  “上课不要调皮捣蛋,好好听老师讲课!”
 
 
  送孩子上学的路上,海原县关桥乡海湾村村民张彦福不停叮嘱,儿子张连奎频频点头。张彦福识不了几个字,还不会写。因为穷,海湾村里这样的村民不少。
 
 
  几年前,村里开始发展运输业,张彦福也跑起大货车。因为不认识路牌,全靠张口问,绕路无数;因为不会写名字,没法亲自签合同,差点丢了订单……他吃了不少没文化的亏。
 
 
  “我现在从小就狠抓儿子学习。”张彦福告诉记者。
 
 
  回家路上,张彦福碰到了村里的名人杨彦明。“他家是我们的榜样!”张彦福向记者介绍迎面走来的杨彦明。
 
 
  杨彦明不是村里最富裕的人,也不是村干部,之所以备受尊敬,是因为在大家都穷的时候,他咬牙坚持供出了3名大学生。“每年开学都是先求老师打欠条,等粮食收了再去还学费。”杨彦明说,最困难的时候家里连买油的钱都拿不出来。
 
 
  现在,三个坚持上学的子女中,两个考上公务员,一个当老师,都搬进城市。
 
 
  “我家现在有6个大学生了!”杨彦明告诉记者,透出无限骄傲。三个子女的爱人也都大学毕业,各自有稳定的工作。看到杨彦明家的好日子,张彦福和其他村民羡慕之余,对教育有了重新的认识。
 
 
  “那时候真困难啊。不像现在,学校不收学费,还管早、中两顿饭,村里人再穷,娃娃都能上得起学。”杨彦明感叹。
 
 
  近年来,宁夏为进一步减轻贫困学生的家庭经济负担,建设了从学前教育直至研究生教育的无缝隙衔接的资助政策体系,从制度上保障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教育权利,促进了教育公平,实现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在学前教育阶段建立学前二年资助制度,贫困学生每人每年能获得1000元补助;在义务教育阶段实施了“三免一补”政策,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费、杂费、免费提供国家和自治区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按照小学每生每年1000元、初中每生每年1250元给予补助……
 
 
  李章村的新景
 
 
  采访车沿着西吉县震湖乡的山路前行,远远就看到一棵树、一串红灯、一面蓝色旗帜。
 
 
  到近处,蓝旗上“李章村”三个大字遒劲有力。
 
 
  “这是来帮我们脱贫的第一书记李进海的主意,他说要让村子有文化特色。”村支书姜正强指着旗帜说。
 
 
  李章村有216户865人,贫困人口494人。因为地少,青壮年常年外出打工,孩子的学习没人管。
 
 
  按照自治区安排,自治区教育厅定点帮扶李章村,从去年教育厅干部李进海进驻了李章村小学后,该村发生了村史上最大的变化。
 
 
  先后投入资金近80万元,硬化校园5000多平方米、修建围墙600米,捐赠图书1万多册,为村、校配备会议桌、办公电脑、打印机、体育器材,为学生捐赠校服300多套、学习机20台、书法教程10套,配备安装了信息化远程教育设备1套……
 
 
  “要真正让一个地方拔穷根,还是要通过教育。所以我们一直在向村民宣传,让他们更重视教育。”李进海告诉记者。
 
 
  不仅把学校的硬件设施建设好,李进海还联系银川一中、二十一小等重点学校的教师送课下乡,开拓学生眼界。
 
 
  学校面貌一新,村民也更重视教育,原先在外打工的家长都慢慢回来,在县城附近打工,方便照顾学生。”姜正强说。
 
 
  像帮扶李章村一样,宁夏教育正着手建立结对帮扶机制的“精扶”。目前,宁夏正统筹全教育系统之力,建立各级教育结对帮扶关系和学生结对帮扶管理,覆盖贫困地区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每一名学生。
 
 
  教育扶贫,如同在贫困家庭里,撒播下可能长成参天大树的种子。
 
 
  听,种子已经在发芽……(记者 张国礼 周宏 周一青/文 宋克强/图)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宁夏首个供热电锅炉成功运行
  • 宁夏全力做好森林草原火灾应急指挥训练
  • 宁夏今年实施80个重大文旅项目
  • 截至4月14日宁夏连续42天无新增确诊病例无无症状感染者报告
  • 宁夏各机场航班量旅客吞吐量明显增长
  • 宁夏新认定6个自治区级双创示范基地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